預防接種的意義
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些傳染性極強、致死率很高的疾病。為了防止這些疾病危害人體,國家規定,新生兒自出生開始,就要注射一些針對這些疾病的疫苗。
疫苗的制作原理
疫苗的作用是使人產生應對疾病的抗體,它的應用原理與人體能產生免疫力有關。人在生病后,身體會產生應對疾病的抗體??贵w的出現,可以有效阻攔同一種疾病病毒的入侵。
疫苗本身就是病毒或細菌,只不過經過醫療工作者的一番處理后,毒性下降,不會致病。人體在被注射疫苗后,產生抗體,有了抗體,就能抵御相應疾病了。
接種疫苗的種類
兒童需要接種的疫苗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家規定必須接種的,還有一類則是家長根據兒童自身情況,有選擇進行接種的。
1..計劃內疫苗:
國家規定必須接種的,被稱作計劃內疫苗。我國大多數地區的兒童自出生開始,要相繼接受七種疫苗的注射。這些疫苗多數都需要接種好幾次,并且兩次接種時間跨度較大。
屬于計劃內的疫苗有: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甲肝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風疫苗。
2.計劃外疫苗:
國家沒有硬性規定必須接種的,被稱作計劃外疫苗。雖然計劃外疫苗不是強制性的,但很多時候兒童也必須接種。計劃外疫苗的接種與否,需要考量一些情況。
(1)如果兒童的出生地曾經爆發過某種傳染病,為了保證兒童健康,就必須注射針對該類疾病的疫苗。
(2)每種疫苗的針對人群不同,如果不屬于這類人群,就無需接種。
(3)如果身體條件不適合接種某類疫苗,就無需接種。
(4)如果當地正在發生疫情,則必須盡快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可以幫助孩子預防某些傳染性疾病。不過某些特殊情況下,孩子是不宜接種疫苗的。例如:
1.發燒的孩子不宜接種。孩子在接種疫苗后,體溫會升高,如果孩子本身就發燒的話,接種疫苗會加重病情。因此,當孩子發燒時,一定要先治好,等到身體恢復健康后,再接種。
2.患有嚴重疾病的孩子不宜接種。如果孩子患有嚴重疾病,那么他們的身體狀況普遍偏差,接種疫苗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嚴重疾病包括結核病、心臟病等。
3.接種部位患皮膚病的孩子不要接種。接種疫苗時,一定要確保孩子的接種部位清潔干凈。如果患有各類皮膚病,應該先做疾病治療,等到身體恢復健康后,再接種。
4.有過敏體質的孩子不宜接種。過敏體質的孩子接種疫苗會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接種前需要告知醫護人員孩子的特殊體質,部分疫苗不適宜過敏兒童接種。
每個寶寶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有些寶寶對某一類或某幾類疫苗存在接種禁忌,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千萬不可盲目讓孩子接種疫苗。當孩子存在接種禁忌時,家長要將實情告知醫護人員,由他們來決定應該怎么做。
正在發燒的寶寶,禁接種任何疫苗。除此之外,各類疫苗的禁忌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1.卡介苗禁忌:
緩種:腹瀉、嚴重皮膚病的寶寶;
慎種: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小于2500克的寶寶和難產兒;
禁種:結核病,急性傳染病,心、腎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寶寶。
2脊灰疫苗禁忌:
緩種:服苗前一周腹瀉,或一天腹瀉超過 4 次的寶寶,患急性病的寶寶;
禁種:有免疫缺陷癥的寶寶,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寶寶。
3.百白破疫苗禁忌:
緩種: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期的寶寶;
禁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有抽風史的寶寶。
4.麻疹疫苗禁忌:
無需接種:患過麻疹的寶寶;
緩種:注射丙種球蛋白的寶寶,間隔一個月后才可接種;
禁種:有活動性結核的寶寶,有過敏史的寶寶。
5.乙型腦炎疫苗禁忌:
緩種: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期的寶寶;
禁種:有腦或神經系統疾患,過敏體質的寶寶。
6.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禁忌:
緩種:急性疾病的寶寶;
禁種:腦及神經系統疾患,過敏體質,嚴重心、腎疾病,活動性結核病的寶寶。
7.乙肝疫苗禁忌:
禁種:肝炎,急性感染,慢性嚴重疾病,過敏體質的寶寶。
8.甲肝疫苗禁忌:
緩種:急性病或慢性病發作期的寶寶;
禁種: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寶寶,過敏體質的寶寶。
一系列的疫苗接種計劃伴隨著寶寶出生開始實行,卻有一些新爸新媽對相關知識糊里糊涂。請您自問一句,對于疫苗接種的注意事項和常見反應,您了解了多少?
1.在前一天為寶寶洗個熱水澡,換上干凈的衣服。在衣服的選擇上盡量挑選寬松舒適的,這樣容易褪去相應部分,方便醫生打針。
2.不管接種的是哪種疫苗,都要帶上寶寶的《兒童預防接種證》。
3.如果接種日當天,寶寶生病或有不適癥狀,需要取消接種,調整日期后再進行。
4.多與醫生溝通,讓醫生全面了解寶寶的身體情況,從而判斷是否可以完成接種。
1.疫苗接種完成后,遵醫囑用棉簽按壓針眼直到不再出血。
2.疫苗接種完畢后,在醫院休息一會兒,一旦寶寶出現問題可立即求助醫生。
3.疫苗接種完畢后,讓寶寶穿暖,休息好。
4.疫苗接種完畢后,幫寶寶清潔接種部位,但不要給他洗澡。
5.疫苗接種完畢后,寶寶哭鬧、不想吃東西是正常反應,如果持續幾天后還沒好轉,就需要求助醫生。
6.不同疫苗接種后,醫生會告知相應的注意事項,一定要遵守。
給出生后的嬰兒接種各種疫苗來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是一項必要的任務,但是,接種疫苗還是需要依照寶寶的情況謹慎進行。
嬰幼兒必須接種第一類疫苗
按照國家規定,嬰幼兒必須在1~5歲內依次免疫接種第一類疫苗。接種疫苗是為了防止和控制傳染性疾病,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寶寶的免疫力,讓寶寶做好抵抗病毒侵襲的準備,健康成長。
接種疫苗會有的不良反應
雖然接種疫苗是一種必須且有效的抵抗病原體的方法,但是接種疫苗還是有風險的,有些寶寶接種疫苗會產生不良反應,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暈厥和休克等癥狀。
1.局部反應。一般是在注射點附近小范圍的出現紅、腫、痛的現象,有弱、中、強三種層次的反應等級。
2.全身反應。全身反應的主要表現就是體溫升高,有時也會伴隨著頭痛、惡心、腹瀉、乏力等不良癥狀。
一般情況下,身體健康的小孩子大多不會出現不良反應,并不嚴重的局部反應可以讓其自行痊愈,但是比較嚴重的全身反應則讓專業醫生來應對比較好。
七大重要疫苗接種后的不良反應
1.卡介苗:接種卡介苗2~3周之后會出現針眼處紅腫的現象,然后紅腫中心會慢慢軟化進而成為小膿包,等膿包破了之后原處會留下小疤痕。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接種卡介苗會引起皮疹和休克,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時請醫生治療。
2.乙肝疫苗:接種后可能會出現接種處紅腫、有腫塊、疼痛的現象,嚴重一點的會有發燒嘔吐的癥狀,但是一般會在1~3周內自愈。不過,若是引起皮疹,還是去看醫生比較好。
3.脊灰疫苗:接種之后會出現發熱、頭痛、腹瀉等輕微癥狀,偶爾會有皮疹的現象,但是也會自愈。某些嚴重的反應屬于相關麻痹病。
4.百白破疫苗:接種后一般會出現接種局部紅腫、發癢、疼痛、有腫塊、嗜睡和輕微發熱等癥狀,個別可能會腋下淋巴結腫大,但都是輕微反應,可以自愈。
5.A群流腦疫苗:接種此種疫苗之后偶爾會出現發熱、吃海鮮等物會嘔吐或者局部疼痛的現象,不過都是可以自愈的。
6.麻疹疫苗:一般會出現過敏性皮疹,而且只有少數人會出現,可以自愈,屬于正常反應。
7.乙腦疫苗:接種此種疫苗少數孩子會出現局部紅腫、腫塊和疼痛現象,極少數會發低燒、頭暈頭痛,不過都可以自愈。
什么是五聯疫苗
五聯疫苗是一種獨立的疫苗,它的研制很復雜,并非是五種不同疫苗的混合品。人體在接種五聯疫苗后,可以有效預防五種疾病。需要指出的是,五聯疫苗并不專指某五種疫苗,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它所包含的疫苗種類可能會增加。
五聯疫苗的價格
五聯疫苗在效果上,確實與分別注射五種疫苗相同,但這并不代表五聯疫苗的價格就是五種疫苗的總和。由于五聯疫苗有很多優點,例如可以讓接種者少打針,免去多次接種的痛苦等等,因此它的研制過程很長,難度很高。所以說,五聯疫苗的價格較高,超過了五種疫苗的總和。
五聯疫苗什么時候打
在寶寶兩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接種五聯疫苗了。此后,在三個月和四個月大的時候分別打一針。等到寶寶十八個月大的時候,還需要打一針加強。
五聯疫苗的副作用
寶寶在接種五聯疫苗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與接種一般疫苗后差不多。有些寶寶可能會不想吃東西,有些則可能在接種部位出現硬塊等。這種不良反應都是輕微的,家長可以做出相應處理,過一段時間后癥狀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