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響亮的哭聲,寶寶呱呱墜地,正式作為獨立的個體成為世界的一員。離開媽媽子宮的全方位保護,寶寶面對周圍的一切顯得有些弱不禁風,免疫力亟待增強。于是,疫苗就“閃亮登場”了。那疫苗都分哪些類型,什么時間接種才合適呢?接種疫苗有什么需要特別注意的事嗎?
各種類型的疫苗接種要伴隨寶寶將近12年的時間。比如寶寶出生第一天就要馬上接種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兩三個月或者稍大一些就要按月接種脊髓灰質炎減毒疫苗糖丸、定期按要求接種百日破疫苗;寶寶一歲起直到六歲要接種乙腦、乙肝、麻疹疫苗等等。
· 一類疫苗
寶寶年齡 | 需要接種的疫苗 | 疫苗的功效 |
出生24小時內 | 卡介苗(初種) 乙肝疫苗(第一針) | 預防結核 預防乙型肝炎 |
一個月大 | 乙肝疫苗(第二針) | 預防乙型肝炎 |
二個月大 | 脊髓灰質炎糖丸(第一針) | 預防小兒麻痹 |
三個月大 | 脊髓灰質炎糖丸(第二針) 百白破疫苗(第一針) | 預防小兒麻痹 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
四個月大 | 脊髓灰質炎糖丸(第三針) 百白破疫苗(第二針) | 預防小兒麻痹 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
六個月大 | 乙肝疫苗(第三針) 百白破疫苗(第三針) A群流腦疫苗(第一針) | 預防乙型肝炎 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八個月大 | 麻疹疫苗(第一針) | 預防麻疹 |
九個月大 | A群流腦疫苗(第二針) | 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一歲 | 乙腦疫苗(初種) | 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
一歲半到兩歲 | 脊髓灰質炎糖丸(部分強化) 百白破疫苗(強化) 乙腦疫苗(強化) 甲肝疫苗 | 預防小兒麻痹 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預防甲型肝炎 |
三歲 | A群流腦疫苗第三針(A+C群流腦疫苗也可) | 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四歲 | 脊髓灰質炎糖丸(強化) | 預防小兒麻痹 |
六歲 | 白破二聯疫苗(強化) 麻疹疫苗(強化) 乙腦疫苗(第三針) A群流腦疫苗(第四針) | 預防白喉、破傷風 預防麻疹 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十二歲 | 卡介苗(強化) | 預防結核 |
· 二類疫苗
1.A+C群流腦疫苗:當寶寶滿三歲時接種第一針,以后每三年接種一次作為鞏固強化,到九歲即可。
2.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當全細胞百白破疫苗因為某種原因無法接種時,可以用這種疫苗代替。具體的接種時間、針次可參照全細胞百白破疫苗。
3.甲肝減毒活疫苗或甲肝滅活疫苗:減毒疫苗首次接種是在寶寶兩歲的時候,寶寶六歲的時候再接種一針;滅活疫苗接種時間跨度比較大,1~16歲期間一共兩針,時間間隔6個月,對于16周歲以上的孩子來說,注射一針就可以。
4.B型流感嗜血桿菌苗:在寶寶兩個月大、四個月大以及六個月大的時候分別接種一針,滿周歲后接種一針。
5.流行性感冒疫苗:寶寶滿周歲到三歲之前每年各兩針,隔月注射。對于三周歲以后的寶寶來說,接種情況為一年一針。
6.麻腮風疫苗:寶寶一歲半到兩歲之間接種第一針,進行基礎免疫后四年再強化一針。
7.水痘疫苗:寶寶滿1周歲直到12周歲期間都可以進行接種,只需接種一針。
“計劃內”表明這類疫苗的接種要落實到每一個寶寶身上,也就是說所有的寶寶必須要進行注射接種。因為這些疫苗所能夠預防的都是傳染性強、傳播范圍廣、傳播后果嚴重的疾病。
寶寶年齡 | 需要接種的疫苗 | 參考價格 |
出生24小時內 | 卡介苗(初種) 乙肝疫苗(第一針) | 國產乙肝疫苗(20ug)36元/針;進口乙肝疫苗88元/針; 剩余的免費 |
一個月大 | 乙肝疫苗(第二針) | 國產乙肝疫苗(20ug)36元/針;進口乙肝疫苗88元/針 |
兩個月大 | 小兒麻痹疫苗(第一針) | 免費 |
三個月大 | 小兒麻痹疫苗(第二針) 百白破疫苗(第一針) | 免費 |
四個月大 | 小兒麻痹疫苗(第三針) 百白破疫苗(第二針) | 免費 |
五個月大 | 百白破疫苗(第三針) | 免費 |
六個月大 | 乙肝疫苗(第三針) 流腦疫苗(第一針) | 國產乙肝疫苗(20ug)36元/針;進口乙肝疫苗88元/針; 流腦疫苗:14元/針 |
八個月大 | 麻疹疫苗(第一針) 乙腦疫苗(第一針) 麻腮風疫苗 | 乙腦疫苗:38元/針; 剩余的免費 |
九個月大 | 流腦疫苗(第二針) | 14元/針 |
一歲半到兩歲 | 小兒麻痹疫苗(部分強化) 百白破疫苗(強化) 乙腦疫苗(強化) 甲肝疫苗 | 國產甲肝疫苗(20ug)90元/針,進口甲肝疫苗140元/針; 乙腦疫苗38元/針; 剩余的免費 |
四歲 | 小兒麻痹疫苗(強化) | 免費 |
七歲 | 白破二聯疫苗(強化) 麻疹疫苗(強化) | 免費 |
十二歲 | 卡介苗(農村強化) | 免費 |
我國的計劃免疫事業在不斷進行調整,自2008年開始為年齡合適的兒童和易感染人群零費用接種某些疫苗。如今我國計劃內免疫疫苗共有十種,分別為脊髓灰質炎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卡介苗、白破疫苗、麻腮風疫苗、流腦疫苗、甲肝疫苗、乙腦疫苗。其中后四種疫苗是新增的。
1.麻風腮三聯疫苗(MMR)
我國的麻腮風三聯疫苗是從國外進口的。這種疫苗在國內外的社會認可度和接受度都是比較高的,因為它對麻疹、風濕、流行性腮腺炎都有預防作用,而這三種疾病都是寶寶容易感染的。一般來說,寶寶足歲之后進行第一次接種就可以了。盡管如此,給寶寶接種這一疫苗的時候要考慮到實際的身體狀況,盡量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2.水痘疫苗
水痘是常見的、傳染性極強的疾病,在兒童相對密集的托兒所、小學發病率尤其高。因為水痘可以通過直接的肢體接觸傳播、以空氣為載體的飛沫傳播,母嬰之間也可以通過血液傳播。水痘的病原體是帶狀皰疹病毒,表現為全身遍布疹子。因此寶寶一旦感染水痘,隔離是目前最常采用的做法,所以接種水痘疫苗應該廣泛推廣,做到防患于未然。寶寶要等到兩歲以后才能接種。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把水痘疫苗的接種做到常規化了。
3.Hib疫苗
Hib疫苗是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的簡稱,可以有效預防小兒肺炎和腦膜炎,b型流感嗜血桿菌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我國一直存在濫用抗生素的亂象,所以導致病菌出現較強的抗藥性,而感染這種病菌的多為2個月~24個月大的寶寶,所以給治療帶來很多困難。這樣來說,提早接種疫苗應該成為首選。寶寶初種Hib疫苗的時間在出生兩個月以后,后續的疫苗視情況而定。
注意:以上三種疫苗是推薦寶寶接種的,因為這些疫苗所預防的疾病都是比較常見且傳染性比較強的,一旦感染,后果比較嚴重。且這三種疫苗的接種歷史比較長,相關技術及疫苗的可靠性都得到了印證,可以放心給寶寶接種。價格方面可能有的比較高,因為需要從國外進口。
4.甲肝疫苗
甲肝疫苗的接種范圍也比較廣,有的地區已經免費提供了。甲肝疫苗主要有兩大類:甲肝減毒滅活疫苗和滅活疫苗。滅活疫苗的穩定性要好一些,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接種的疫苗,因此價格也稍貴。滿周歲的寶寶免疫力依舊不強,推薦接種甲肝疫苗進行防疫。甲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是普遍認可的,疫苗的起效時間約為8周,到時接種過的寶寶體內會有明顯的抗體,對病毒的抵抗力也進而大幅提升。
接種時間:
· 初次接種:容易感染甲肝的周歲以上寶寶
· 免疫強化:初種半年以后(在初種以后,強化疫苗任何時間都可以注射)
5.肺炎疫苗
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鼻竇炎、中耳炎也是不容忽視的傳染性疾病,其傳播途徑為飛沫,打噴嚏、咳嗽都有可能傳播。對于年齡不到五歲的兒童來說,肺炎很容易威脅生命健康,因此預防免疫顯得尤為重要。
6.流感疫苗
很多寶寶在六個月到三歲的這段時間內容易得流感,接種流感疫苗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如果寶寶身體條件允許接種,家庭經濟支持的話,接種流感疫苗應該大力普及。
1.證件要齊備
作為疫苗接種的憑證,在帶寶寶接種時一定要拿著《兒童預防接種證》,除了能夠證明寶寶的身份以外,日后寶寶當寶寶進幼兒園、上小學的時候都要用到。
2.告知醫生寶寶身體狀況
家長要熟悉寶寶的身體條件,寶寶對哪些藥物過敏,在接種的時候有什么特別注意的地方都要在接種前跟醫護人員認真溝通,盡量避免孩子出現任何不適癥狀。
3.接種前做好準備
要做好寶寶的衛生工作,保證接種時寶寶身上干干凈凈沒有臟污,比如提前給寶寶洗好澡。去接種的時候幫寶寶換上干凈的、寬大舒適的純棉衣服,脫穿起來比較方便。
4.幾種情況要延遲接種
有時候寶寶的身體狀況不允許接種,比如患有免疫缺陷病、過敏癥、急性傳染病、心臟病、結核、腎炎等疾病,這種情況可以拖后接種時間。
5.接種后對接種部位的處理
疫苗注射完成以后要先用棉棒輕按針口,沒有血液流出就可以了,切忌用手揉捏接種處,否則很容易發生淤血。
6.不要著急離開
當針眼處已經凝血后不要立即帶寶寶離開,正確的做法是要在接種處觀察寶寶有無不良反應出現,如體溫增高,過敏等癥狀。一旦發現異常馬上與醫生診斷。
7.接種后對寶寶的照顧
回家后安排寶寶休息一下,補充足量的水分;可給寶寶適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等。
8.接種部位注意清潔
寶寶的接種部位要保持高度清潔,不要碰到不干凈的東西,接種當天不建議給寶寶洗澡,因為細菌可能透過針眼引起感染。
9.具體疫苗的注意事項
有的寶寶接種過百白破疫苗以后針眼處出現硬塊狀,不用擔心,把熱毛巾放在接種處就能有效去除。脊灰疫苗在口服之后的30分鐘內不能吃任何東西,喝飲料也不可以。
10.可能出現的輕微不良反應
有些癥狀如煩悶不安、啼哭、體溫略高、食欲差等可以不用太過擔心,一般情況下幾天寶寶就會恢復正常。如果寶寶上述表現有加強的趨勢,就要立即就醫。
· 國內
我國的免疫計劃受益人自2008年開始擴大,很多到合適年齡的兒童和易感人群都有機會零費用接種甲肝等疫苗共計六類。能夠預防的疾病有百日咳、白喉、破傷風、流行性腮腺炎、乙肝、甲肝、炭疽、結核病、麻疹等共計15種。
· 美國
現在美國的兒童常規疫苗有無細胞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等11種。
· 東南亞各國
印度和越南的常規免疫疫苗只有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等七種,泰國在這兩國的基礎上增加了麻風腮疫苗和流感疫苗。
現行制度:
兒童入學入托時對接種證的嚴查對于提高疫苗接種率功不可沒。美國的計劃疫苗體系相對比較完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聯邦要求所有的兒童只有按要求接種并出示相關證明才允許進幼兒園或者小學。如果存在疫苗接種不完全的情況,還要進行補種。并制定了相關法律作為依據。這項措施成效顯著,美國兒童的疫苗接種率提升明顯。70年代為11%~58%左右,后來上升到71%~96%。日本和歐洲的發達國家、印度和泰國等發展中國家也都效仿美國的做法,大力推動接種證檢查制度。
我國早在1984年時就已經規定兒童在入學時要持有正規合法的接種證,疫苗未全部接種的要補種,否則無法辦理入學。2005年的《疫苗流通和接種管理條例》則以法律的形式對這一制度進行了約束。